行山旺季四大郊野挑战浮现,环保组织号召徒步者守护步道
发布时间:2025-09-24

行山季節悄然而至,众多户外爱好者纷纷踏入青山绿水之间,然而,随之而来的四大郊野问题也逐渐凸显。环保组织呼吁山友们重视行山径的保育,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。

在行山热潮中,大量游客涌入郊野地区,环境压力剧增。过多的游客不仅对步道造成损害,还增加了垃圾和噪音,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。一些热门行山点甚至因人流量过大而需限制访客数量,以确保自然生态不受过度开发和破坏。

首先,垃圾污染成为行山步道上的一大问题。尽管多数山友会自觉携带垃圾袋,但仍有部分游客随意丢弃垃圾,如塑料瓶、食物包装纸等,这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对当地生态造成长期负面影响。

其次,植被破坏也是一大问题。植被对维持生态平衡及防止土壤侵蚀至关重要,但部分游客在偏离既定行山路线或追求攀登自然崖壁时,会对周边植物造成破坏。此外,一些人因拍照需求而踩踏草地花丛,导致植被无法再生。这样的行为虽然不经意,但对自然的破坏可能是不可逆的。

宣传

第三,野生动物干扰也不容忽视。行山者在山野间的活动,尤其是摄影或与自然互动时,往往忽略了他们对周遭野生动物的影响。人为活动增加,会干扰动物的正常生活,甚至可能改变它们的觅食和繁殖习惯。

第四,噪音扰民也是一大问题。行山者有时会在郊野中高声谈笑,或播放音乐,这些噪音对其他游客和野生动物造成困扰。自然环境应是平和安静的场所,噪音不仅破坏了山野的宁静,也可能惊扰到正在休息或觅食的野生动物。

为解决这些问题,多个环保组织提倡“无痕山林”的概念,鼓励行山者在欣赏自然的同时,也能尽可能减少自身对环境的影响。这包括自带垃圾回收袋、尊重步道界限、不采摘植物,以及保持安静等。同时,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在加强行山地区的监管和教育,推动更可持续的户外活动方式。

在香港,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某知名行山径设立的“绿色行山日”活动,通过志愿者向山友派发垃圾袋并宣讲环保注意事项,使得该行山径的垃圾量显著减少。这表明,通过教育和宣传,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。

踏入行山季,为了让每一位山友都能持续享受美丽的郊野风光,让我们携手投入行山径保育,让自然永葆生机。

一些热门行